
糖作為居民生活中和食品等工業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原料,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不斷成長的工業國家,對糖類的需求整體較大,近年來我國糖類原料作物種植面積波動明顯,一定程度帶來了我國成品糖的產銷波動。目前,我國雖然已成長為第三大白糖消費國,但人均消費量仍低于發達國家水平,工業消費占據主導地位。未來幾年隨著我國糖料作物種植面積的增長,制糖行業進入上升周期。
糖料產量小幅回升,甘蔗占比接近9成。
近年來我國糖料作物(甘蔗和甜菜)種植面積整體下滑,尤其是甘蔗種植面積的下降較為明顯。根據統計年鑒數據顯示,2011-2012年我國糖料作物整體種植面積有所提升,但2013年以來我國糖料作物種植面積不斷下滑,尤其是甘蔗種植面積下滑較為明顯,2017年我國糖料作物種植面積為1546千公頃,其中甘蔗1371千公頃,甜菜174千公頃,糖料總種植面積下滑0.58%。2018年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糖料種植面積為1630千公頃,提高5.43%.
注:2011-2017年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年鑒,2018年數據來源于統計公報。
從糖料的產量來看,受到我國糖料作物種植面積的影響,我國糖料產量整體呈波動態勢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13年我國糖料產量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值,為12555.1萬噸,2014-2016年隨糖料種植面積呈下滑態勢,2017、2018年有所回升,2018年糖料產量為11976萬噸,同比增長5.25%。
成品糖是通過糖料壓榨得到,而糖料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。當前甘蔗是生產白糖最主要的原料,其次是甜菜。從全球白糖產量來看,甘蔗產糖量占全球產糖總量的70%以上,遠大于甜菜產糖量,在我國糖料作物中,甘蔗占比接近90%。
注:國家統計局暫未公布2018年甘蔗與甜菜具體種植面積與產量。
成品糖產量波動較為明顯,工業消費占據主導
制糖是利用甘蔗或甜菜等農作物為原料,生產原糖和成品食糖及對食糖進行精加工的工業行業。糖料一般春季生長,10月開始收獲。制糖企業每年從10、11月開榨到第二年3、4月停榨為一個生產周期,稱為一個榨季。成品糖的生產與制造與原料有著密切的關系,受到我國近年來糖料作物種植面積波動的影響,我國成品糖產量波動較為明顯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18年我國成品糖產量為1524.1萬噸,同比增加3.54%。
目前我國已經是制糖大國,年糖產量居于世界錢磊,但是中國是世界上人均食糖消費量最少的國家之一,遠低于全世界人均消費食糖水平,僅及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三分之一,屬于世界食糖消費“低下水平”的行列。同時據中國糖業協會官網統計,我國成品糖中,工業消費占比約為58%,民用消費占比約為42%。工業消費包括食品加工、凝固劑、去污劑等,而白糖是這些產業重要原料。
糖料生產進入上升周期,未來發展良好
目前,國內甘蔗糖企業主要集中于廣西、廣東、云南等南方省區,甜菜糖企業主要集中于內蒙古、新疆等北方省區,由此形成我國制糖行業的南北格局,未來我國糖料生產優勢地區將在集約化生產下進一步鞏固自身優勢,同時技術發展將進一步提高單位產糖量。
國內的食糖主要是作為食品、飲料、醫藥等廠商的生產原料使用,直接用于家庭等零售終端消費的比例性對較小。作為大宗交易商品,國家政策、經濟周期、種植面積、氣候狀況、市場投機等因素都可能對食糖的市場價格產生較大影響。而食糖的生產也會受原料供應、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,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。
2013-2017年我國糖料種植面積持續下滑,2018年糖料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已恢復增長,扭轉了持續下滑態勢,前瞻預測未來五年我國糖料作物種植將會進一個上升周期,行業未來發展良好。
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中國制糖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》
來源: 前瞻網
聲明: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
●掃碼關注我們●
了解更多資訊
